酬刘子岩同年瑛

铁汉楼高天四垂,岭云愁护党人碑。
看花每溅啼鹃泪,绕树难安飞鸟枝。
何地可名清净土?
思君忽到太平时。
一家乐寿兼文福,呼聿吟书买写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刘子岩同年瑛》是一首由清末诗人黄遵宪创作的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末,反映了黄遵宪在戊戌变法期间的政治立场和对时局的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以及对志同道合者的鼓励。
  2. 诗歌原文
  • 首联解析:诗的开头“铁汉楼高天四垂,岭云愁护党人碑”,描绘了一幅高耸入云的铁汉楼与笼罩其上的愁云交织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与政治的严峻形势。
  • 颈联分析:“看花每溅啼鹃泪,绕树难安飞鸟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刻感慨,啼鹃(杜鹃)的啼鸣象征着悲鸣,而绕树难安的飞鸟则暗示着国家的不稳定与人民的焦虑。
  • 尾联解读:“何地可名清净土?思君忽到太平时。”诗人询问哪里可以称之为一片清净之地,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平与安宁的向往,同时也暗讽了当时政治局势的混乱。
  • 主题提炼:整首诗贯穿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友人的支持。
  1. 诗人介绍
  • 生平背景: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梅县松口镇横陂村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改革家、思想家,有“南海圣人”之称。
  • 文学成就: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以“诗界革命”闻名。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视为新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诗集《人境庐诗草》收录了多首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学观念的挑战和新诗形式的探索。

《酬刘子岩同年瑛》不仅是一首诗,更是黄遵宪对时代的一种回应和思考。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