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洲行

人生乱离中,所谋动乖忤。一夕辄三迁,踪迹无定所。
自从居三河,谓是安乐土。世情谁念乱,百事恣凌侮。
交交黄鸟啼,此邦不可处。一水通潮州,且往潮州住。
是时北风寒,平江荡柔橹。行行将近城,炊烟密如缕。
行舟忽不前,有盗伏林莽。起惊贼已来,快橹飞如雨。
舟人急系舟,挥戈左右拒。翻惧力不敌,转逢彼贼怒。
扣舷急相呼,‘不如任携取’。流离患难来,行箧无几许。
但饱群贼囊,免更遭劫虏。一声霹雳炮,杀贼贼遽去。
虎口脱馀生,惊喜泣相语。回看诸弟妹,僵伏尚如鼠。
起起呼使坐,软语相慰抚。扶床面色灰,谬言不畏惧。
吁嗟患难中,例受一切苦。须臾达潮州,急觅东道主。
剪纸重招魂,招魂江之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潮洲行》是清末诗人黄遵宪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黄遵宪前往潮州任职之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混乱局面。以下是对《潮洲行》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潮洲行》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乱世中为了求得一方安稳的生活而选择前往潮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2. 诗歌内容:《潮洲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抵达潮州后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诗中“人生乱离中,所谋动乖忤。一夕辄三迁,踪迹无定所”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动荡时代和内心的不安。接着,诗中的“自从居三河,谓是安乐土。世情谁念乱,百事恣凌侮”反映了诗人对当时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最后,“一水通潮州,且往潮州住。是时北风寒,平江荡柔橹。行行将近城,炊烟密如缕。”描述了诗人到达潮州后的所见所感,从初到时的寒冷与荒凉到逐渐适应并感受到一丝安宁。
  3. 艺术手法:《潮洲行》采用对比手法,将诗人初抵潮州时的情景与心中所期望的平静生活相对照。同时,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思考。

《潮洲行》不仅展示了清末社会的乱象和诗人的个人境遇,还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作为一首诗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