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旅顺

海水一泓烟九点,壮哉此地实天险。
炮台屹立如虎阚,红衣大将威望俨。
下有深池列钜舰,晴天雷轰夜电闪。
最高峰头纵远览,龙旗百丈迎风飐。
长城万里此为堑,鲸鹏相摩图一啖。
昂头侧睨视眈眈,伸手欲攫终不敢。
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
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旅顺》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作品,是一首七言古体咏史抒情诗。这首诗通过对旅顺港的壮丽景色和坚固防御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祖国领土被外敌侵犯的痛心疾首。

从创作背景上看,《哀旅顺》的创作时间在黄遵宪戊戌变法失败后。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更是让国人感受到了国家实力的不足。在这种背景下,黄遵宪通过《哀旅顺》这样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清政府无能的愤怒,以及对民族危亡的深切焦虑。

从诗歌内容上看,《哀旅顺》以壮丽的景色开篇,描述了旅顺港雄壮的形势和坚固的防御,以此来反衬后来战火连天、国破家亡的惨状。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愤慨。最后两句的突兀转折,将前面的赞美瞬间颠覆,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悲怆和无奈。

从诗歌形式上来看,《哀旅顺》采用了七言古体的形式,这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七言古体诗通常字数固定,每句七个字,共有五言或七言两种格式,其特点是节奏明快、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黄遵宪运用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诗歌既有深沉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从诗歌艺术手法上来看,《哀旅顺》中的“金城之固,毁于一旦”这两句话,既表达了对清政府无能的批评,也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遭受外侮的心痛。这种直抒胸臆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尤为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哀旅顺》不仅是一首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诗歌,也是黄遵宪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产物。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的爱国诗人形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