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水仙王祠神弦曲

老去东坡,零落了、风流赛筵。恕吾辈,疏狂礼节,重酌寒泉。廿五条冰弹碎月,十三陵树长荒烟。采黄花、人语冷香中,残翠边。
神至矣,风满船。神去矣,水连天。击空明一片,渔鼓吟舷。睡起芙蓉窥镜里,日斜鸥鹭拜门前。有小鬟、低唱棹歌来,秋渺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水仙王祠神弦曲》是一首充满古典美感与哲理的词作。此词由清代诗人黄燮清创作,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燮清(1805年—1864年),字韵珊,又作韵甫。自号吟香诗航主人,浙江海盐人。他是一位晚清的诗人,以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著称。
  1. 诗词原文
    老去东坡,零落了、风流赛筵。恕吾辈,疏狂礼节,重酌寒泉。廿五条冰弹碎月,十三陵树长荒烟。采黄花、人语冷香中,残翠边。神至矣,风满船。神去矣,水连天。击空明一片,渔鼓吟舷。睡起芙蓉窥镜里,日斜鸥鹭拜门前。有小鬟、低唱棹歌来,秋渺然。

  2. 诗词鉴赏

  • 主题思想:该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与超脱。词中的“神”和“水”象征着自然界的神妙和水的流动无常,暗示了世事的变幻无常。
  • 艺术特色:黄燮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景物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例如,“廿五条冰弹碎月”和“十三陵树长荒烟”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情感表达: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摹,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之美的情感态度。这种情感既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理想境界的一种追求。
  1. 文化背景
  • 在中国文学史上,黄燮清的这首词属于文人墨客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如人生如梦、世事沧桑等主题。

《满江红·水仙王祠神弦曲》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黄燮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反思。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思想,如道家的逍遥自在和儒家的忧患意识。通过欣赏这首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现代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