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 江口晚泊

暝色晕中流。帆影初收。断霞鱼尾一绳留。冷处寻诗谁是伴,几个闲鸥。
芳草满江头。暂系扁舟。垂杨垂柳写离愁。今夜江南何处梦,月上瓜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江口晚泊》是清代诗人黄燮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口晚泊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淡淡的离愁与思乡之情。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 暝色晕中流:黄昏时分,天色渐暗,江水在暮色中显得朦胧而迷离。
  • 帆影初收:随着天色渐暗,船帆的影子开始消失在水中。
  • 断霞鱼尾一绳留:残阳如血,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如同一条鱼尾般拖曳着一根绳子。
  • 冷处寻诗谁是伴:诗人独自一人,在寒冷的地方寻找灵感,无人相伴。
  • 几个闲鸥:几只悠闲的鸥鸟在江面上飞翔。
  • 芳草满江头:江边的草地上长满了青草,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暂系扁舟:诗人暂时将船系在岸边,休息片刻。
  • 垂杨垂柳写离愁:杨柳垂下的枝条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 今夜江南何处梦:今夜在江南,我又会梦见什么呢?
  • 月上瓜州:月亮爬上了瓜州的山丘,照亮了整个江面。
  1. 作者介绍
  • 黄燮清:清代诗人,字子高,号秋白,浙江杭州人。黄燮清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浪淘沙·江口晚泊》通过描绘江边晚景和孤舟诗人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寂静、冷清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江口晚泊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既深沉又含蓄,让人不禁产生共鸣。
  1. 文化背景
  • 江南风光: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这里的山水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诗歌形式:《浪淘沙》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形式,属于五言或七言绝句,简洁明快,易于吟咏。这种形式的诗歌非常适合表现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如“残阳如血”、“断霞鱼尾”等,这些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力。
  • 语言风格:诗句语言精炼,富有韵律感,既体现了诗人扎实的语言功底,又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浪淘沙·江口晚泊》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古诗。它不仅是诗人黄燮清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古代文人情怀的一种传承和发扬。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学到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