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 · 和梦窗

春老洞深寒在,倩痴云守户。喜檐鹊、取次呼晴,又报鼍鼓催暮。卸樯燕、寻巢倦睇,青青总是他乡树。算红情销尽,终输雨余泥絮。年少灯檠,傍壁夜泣,没墟烟嶂雾。溯红渐、溪入清佳,放歌初写纨素。计中秋、千山桂落,听宫莺、缘悭金缕。被天风、吹坠江湖,课闲拳鹭。
东华车马,古署林鸦,十年半逆旅。漓水阔、误他湘雁,楚佩轻委,瘁羽孤单,怎禁蛮雨。虞姬妒恨,莫愁痴视,渔灯不暖韩江梦,舣扁舟、芦岸呼人渡。樱花问讯,葡萄买醉,归来卜居,那是吾土。头颅尚在,偃蹇山林,欠漆园栗苎。拟料理、襟痕袖稿,百感苍茫,鬓怯霜欺,烛危风舞。回峰自警,余粮休恋,脱笼飞作蓬岛客,漫思归、危立辽东柱。关心俗状尘容,浪迹云山,鹤猿讶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莺啼序·和梦窗》是一首词,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杨玉衔所作。这首词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情感表达上深刻而细腻。以下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莺啼序·和梦窗》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末近现代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代,国家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同时,作者杨玉衔作为一位文人,在这一时期也面临着个人命运的波折和时代的变迁,这种历史背景为他的词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个人经历:杨玉衔的个人经历同样丰富,他的生活经历了从顺境到逆境的转变,这些经历在他的词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1. 内容主题
  • 抒情主题:词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季节变化,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哀愁。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如“雨余泥絮”、“红情销尽”,传达出一种悲凉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 政治主题:除了抒发个人情感外,词中还融入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关注。通过对“天风”、“宫莺”等意象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与担忧。这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也是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关注。
  1. 艺术特色
  • 用典巧妙:在这首词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典故和诗词中的意象,如“画楼外、长风雁急”和“丹林斗香万里”,使整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 情感真挚:杨玉衔在词中展现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真切感受。无论是对于春光的赞美还是对人生的感叹,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使得这首词不仅是艺术上的佳作,也是情感表达上的杰作。
  1. 文化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杨玉衔的这首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一次尝试,更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通过对传统诗词形式的继承与发展,杨玉衔的《莺啼序·和梦窗》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 文学流派的形成:此词的创作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期文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它不仅是杨玉衔个人风格的表现,也是那个时代文人追求个性解放和文化创新的一个缩影。

《莺啼序·和梦窗》不仅在艺术表现上独树一帜,而且在文化意义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同时,它也反映了清末近现代初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转型,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