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 赋鼎湖飞水岩,和彊师纵舟楞伽峡韵

珠玑颗颗出层坳。和烟和雾消。散花仙壁插云高。花光皆白豪。
源滚滚,气飘飘。岩根涛怒号。尘寰谪坠为谁招。玉人吹洞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阮郎归·赋鼎湖飞水岩和彊师纵舟楞伽峡韵》是一首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作,由诗人杨玉衔所写。该作品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珠玑顆颗出层坳,和烟和雾消。散花仙壁插云高,花光皆白豪。源滚滚,气飘飘,岩根涛怒号。尘寰谪坠为谁招,玉人吹洞箫。

  2. 诗词鉴赏

  • 自然景观描述:此词开篇即描绘了鼎湖飞水岩的自然景观,通过“珠玑顆顆出层坳,和煙和霧消”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岩石层叠、云雾缭绕的奇景,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与诗意。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如“散花仙壁插雲高”,既形容了山峰之高远,又赋予了山峰以神仙般的美丽形象,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同时,“玉人吹洞箫”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人物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使整首词更加富有感染力。
  1. 艺术风格
  • 这首词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首先,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眼光。其次,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散花仙壁插雲高”中的“散花仙壁”暗喻着山峰的奇特与美丽;而“玉人吹洞箫”则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画面。此外,词句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词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优美词作,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尘寰谪坠为谁招”中的“尘寰”指的是人间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生活的感慨与思考;而“玉人吹洞箫”则暗示了古代文人墨客对于音乐艺术的追求与向往。这些文化元素使得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创作背景
  • 根据现有资料,杨玉衔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三十年(1904)考取内阁中书。官广西知府。民国间曾任无锡国专词学教授及香港广州大学、国民大学教授。曾从朱祖谋学梦窗,后即以笺释吴文英的《梦窗词》扬名词坛。这表明他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阔的视野,因此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
  1. 影响评价
  • 《阮郎归·赋鼎湖飞水岩和彊师纵舟楞伽峡韵》是杨玉衔的代表作之一,其优美的词藻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许多学者和评论家都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晚清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例如,有评论认为“此词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还有评论指出“杨玉衔的这首词不仅展示了其精湛的词艺技巧,更体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的独到见解。”这些评价都充分证明了这首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深远的影响力。

《阮郎归·赋鼎湖飞水岩和彊师纵舟楞伽峡韵》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艺术价值的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词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