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牡丹用晏小山体,时近中秋

司马非游倦。身等嵇康懒。飞絮游丝,罥树沾泥春晚。偷得闲来,脚力欺人软。好山好水缘浅。春心眼。济胜劳夙办。
空想游仙汗漫。竿木登场,栈豆就恋嗟来饭。故事缑山,鹤驭鸾笙天半。翘首月明庭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玉衔的《碧牡丹·用晏小山体,时近中秋》是一首清末近现代初创作的词。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碧牡丹·用晏小山体,时近中秋》的作者是杨玉衔,他生活在一个文学兴盛的时代,其词作也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在晚清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人墨客仍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记录。
  2. 艺术特色:该诗以晏几道的小山体为创作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秋日里的景象。“司马非游倦。身等嵇康懒。”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闲适与超脱。
  3. 诗词原文:司马非游倦。身等嵇康懒。飞絮游丝,罥树沾泥春晚。偷得閒来,脚力欺人软。好山好水缘浅。春心眼。济胜劳夙办。空想游仙汗漫。竿木登场,栈豆就恋嗟来饭。故事缑山,鹤驭鸾笙天半。
  4. 文化背景:在中国文学中,晏几道的《小山集》以其优美的词风和深邃的情感而闻名,杨玉衔的创作深受其影响。他的词作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折射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追求。
  5. 情感表达:整首词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感。通过对“济胜劳夙办”与“空想游仙汗漫”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碧牡丹·用晏小山体,时近中秋》不仅仅是一首词,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表现,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