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牡丹题江霞公

懵懂疑云,冥蒙胜雪,扰乱一天晴色。勿笑东风,弄春光无力。
苍茫独立哦诗,江城五月,落梅不假吹笛。海上成连,有鹭鸥相识。
打头天地都窄。御寇风、九垓鹏翮。踪迹怕沾泥,谢绝浪飞,关山南北。
与人竞路悔畴昔。纵化池萍,空作可怜碧。鸦墨。
任万千结阵,相忘皂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剪牡丹·题江霞公五厄词集稿作李凤公海天飞絮图》是一首由杨玉衔创作的近现代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
  • 杨玉衔,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广东香山人,生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词人,还曾担任过内阁中书及无锡国专词学教授等职。此外,他还在民国时期担任香港广州大学和国民大学的教授。
  1. 词作内容
  • 《剪牡丹·题江霞公五厄词集稿作李凤公海天飞絮图》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迷惘与无奈。其中“懵懂疑云,冥濛胜雪,扰乱一天晴色”反映了词人在面对复杂世界的困惑和无力感。
  • “勿笑东风,弄春光无力”则描绘了春风虽美但缺乏生机的情景。而“苍茫独立哦诗,江城五月,落梅不假吹笛”则通过描写词人在江边独坐吟诗的孤独场景,增强了整首词的艺术感染力。
  • 结尾部分“与人竞路悔畴昔。纵化池萍,空作可怜碧。鸦墨。任万千结阵,相忘皂白”展现了词人在反思过去后,对未来持有的一种超然态度,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1. 艺术风格
  • 杨玉衔的词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不仅继承了梦窗词派的美学理念,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扬。他的词风细腻婉约,情感深沉而内敛。
  • 在艺术表现上,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作品层次丰富,意蕴深远。
  1. 文化价值
  • 作为晚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剪牡丹·题江霞公五厄词集稿作李凤公海天飞絮图》不仅展示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
  • 该作品对于研究清末近现代初的文学发展、词学的演进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创作背景
  • 杨玉衔在这首词作的创作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他可能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如清末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变革。同时,他也可能在个人生活中遭遇了一些挫折或变故,这些经历使他在作品中流露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 此外,杨玉衔可能受到了当时其他文学流派的影响,如吴文英的梦窗词派等,这在他的创作中也有所体现。

《剪牡丹·题江霞公五厄词集稿作李凤公海天飞絮图》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的词,也是研究晚清文学、词学发展和历史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通过深入理解这首词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深层含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