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峥嵘矣。卧南陬、试活南事。响洋场爆竹,轰雷飞电,落花蔫红殷地。幻海市、珠光连十里。斗百货、阗衢充肆。朵论价、牡丹金换,笑任索、桃花门倚。筵敞藏钩,山薰沈水。寓公巨贾闹朱扉。又连场博簺,欢呼竟夕,依旧洛阳似。
悬隔壤宵尺咫。怨蛮春、渡江无翅。酌一杯婪尾,壶沽无路,雨渍茅龙犹是。幸尚有、炉灰书问字。算更演、祭诗余技。书檠仄短,照遗虚耗铜币绌。买剩呆痴,孤影孤单,阿奢无分,辛盘料理。玉纤非计,空山旧雨谁来,东风明日至。
穆护砂和霞盦香江除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穆护砂·和霞盦香江除夕》是一首描写晚清时期香港风情的词作。这首词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杨玉衔创作,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香港除夕夜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情趣。
杨玉衔,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广东香山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举人到内阁中书的转变。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有成就的官员,曾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取举人,三十九年(1904)考取内阁中书,官至广西知府。
在《穆护砂·和霞盦香江除夕》中,杨玉衔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一个多彩多姿的香港社会。如“响洋场爆竹,轰雷飞电”形容除夕夜香港街头热闹非凡的场景;“朵论价、牡丹金换”则通过牡丹和桃花来比喻物价高昂与市民生活的艰辛。这些描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香港社会的深刻观察,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
《穆护砂·和霞盦香江除夕》不仅是一首描写晚清香港生活的词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它通过对香港除夕夜的描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混乱,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这首词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审美体验,还启发人们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