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和瞿禅

沦落异乡为异客,茫茫流水长空。愁闻初雁梦闻钟。云山权小隐,桑海怕重逢。
此处故乡仍第二,缘何求去匆匆。凭阑高唱满江红。青蚊锋斫地,黄鹤翼乘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和瞿禅》是清末近现代初杨玉衔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是杨玉衔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以下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临江仙·和瞿禅》:

  1. 作者简介
  • 杨玉衔(1869-1943),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广东香山人。光绪二十七年举人,三十九年考取内阁中书,任广西知府,民国间曾任无锡国专词学教授及香港广州大学、国民大学教授。杨玉衔不仅在科举中取得功名,还曾从朱祖谋学习梦窗词,后以笺释吴文英的《梦窗词》扬名于词坛。他的一生跨越了晚清到民国时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这为他的作品注入了独特的时代色彩。
  1. 作品鉴赏
  • 意境深远:《临江仙·和瞿禅》通过描绘异乡游子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的“沦落异乡为异客”与“茫茫流水长空”形成了鲜明对比,生动地刻画出游子的孤独与迷茫。
  • 意象丰富: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如“青蚊锋斫地”,“黄鹤翼乘风”,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
  • 情感真挚:通过对家乡山川的描写,词人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既真实又深沉,展现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变迁:《临江仙·和瞿禅》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文人的思想转变。通过对异乡生活的描写,词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 传承文化经典:杨玉衔通过对《梦窗词》的学习并加以笺释,展示了他对传统诗词的热爱和尊重。他的创作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杨玉衔的词作不仅是艺术上的杰作,更是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通过《临江仙·和瞿禅》,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热爱古典文化和诗词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和深入研究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