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殿秋 · 春昼

春昼静,困无聊,鞓红雨暖日轮高。轻抬皓腕撩云鬓,微润朱唇就玉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桂殿秋·春昼》是清末近现代词人杨圻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细腻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杨圻,原名朝庆,字云史,号野王,常熟(今属江苏)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就读于同文馆,与翁之润等“四公子”有深厚的友谊。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南元后,官至邮传部郎中。
  1. 作品原文
    春昼静,困无聊。鞓红雨暖日轮高。轻抬皓腕撩云鬓,微润朱唇就玉箫。

  2.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桂殿秋·春昼》通过描写春日里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词中的“鞓红雨”形象地描绘了春雨带来的色彩变化,而“日轮高”则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
  • 情感表达:诗人将自己对于春天的感受和思考融入其中,表达了一种内心的闲适与满足。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 艺术手法:词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词的结构也较为工整,体现了词人在艺术创作上的高超技巧。
  1. 历史背景
  • 词的创作时间:据记载,杨圻创作此词的时间是在辛亥革命后归国之后。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与个人经历可能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在文学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
  1. 文化价值
  • 《桂殿秋·春昼》作为杨圻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优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欣赏。
  1. 社会影响
  • 杨圻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对其后的词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词作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和情感表达上的深刻性,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桂殿秋·春昼》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词作,更是杨圻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