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 题冯熙东邻巧笑图时同客南溟

红豆枝枝发,种相思年年南国,王孙采撷。月照西楼红袖冷,谁倚雕栏如雪。看楼外行云千叠。一曲箜篌公无渡,正画屏银烛怜轻别,曲终尽,怨难歇。
才人生就相思骨,也明知花难解语,对花还说。绝域春归人又去,一例芳菲怨澈。算满眼风尘愁绝。红粉青衫知己感,为他人我亦能呜咽。坠欢事,谁收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圻《贺新郎 题冯熙东邻巧笑图时同客南溟》赏析

在欣赏和解读古诗的美妙之余,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杨圻作为近现代的诗人,其创作《贺新郎·题冯熙东邻巧笑图时同客南溟》的背景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该诗作创作于近代,反映了诗人对南国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描绘了红豆枝枝发,相思年年南国的景象。这种相思之情不仅仅局限于个人之间的情感,更是一种对远方朋友的牵挂与思念。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从艺术手法上看,此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红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爱情和相思的物品,而“种相思年年南国”则暗示了这种相思之情的持久与深远。此外,“看楼外行云千叠”这一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和立体。

在鉴赏过程中,我们还需关注诗中的用词选择和意境构建。杨圻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声音等元素,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音乐性。如“月照西楼红袖冷,谁倚雕栏如雪”,通过光影的变化和人物的动作,成功地构建了一种冷清而又孤寂的氛围。

我们还应探讨这首诗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贺新郎·题冯熙东邻巧笑图时同客南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部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温度。对于有兴趣深入探索古诗之美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值得品鉴和学习的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