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见燕时客南溟

日日愁风,朝朝看雨,画楼闲杀鸟衣。同是天涯,相逢总是依依。春潮夜打山根月,送帆樯海上人归。更凄迷,梦到深宫,露滴罘罳。
隔年踪迹曾相识,况烟迷平陆,草入荒溪。欲待商量,如今是柳暗长堤。绿窗人语春眠觉,道江南处处花飞。莫搴帏,不见长安,一片斜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见燕时客南溟》是一首描绘作者与燕子相遇并共同度过一段时光的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日日愁风,朝朝看雨,画楼闲杀乌衣。
    同是天涯,相逢总是依依。
    春潮夜打山根月,送帆樯海上人归。
    更凄迷,梦到深宫,露滴罘罳。
    隔年踪迹曾相识,况烟迷平陆,草。

  2. 诗词赏析

  • 《高阳台·见燕时客南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之美。词中的“愁风”、“看雨”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心境,也增添了场景的浪漫气氛。
  • “同是天涯,相逢总是依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异国他乡与燕子重逢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故乡、亲人的深深思念。
  • “春潮夜打山根月,送帆樯海上人归”这两句更是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听着潮水拍打着山根的声音,看着夕阳西下,一艘帆船在海面上缓缓驶向远方。
  • “更凄迷,梦到深宫,露滴罘罳”这几句则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词的忧郁氛围,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被深宫所囚禁的宫女们,她们的生活是如此寂寞而又充满了无尽的哀思。
  • 最后一句“隔年踪迹曾相识,况烟迷平陆,草”,则是词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时间流转的感觉,暗示着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那份深厚的情谊却依然不变。
  1. 创作背景:《高阳台·见燕时客南溟》的创作背景是在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国破家亡的景象让许多文人墨客感到无比的悲凉。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圻创作了这首词,以表达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高阳台·见燕时客南溟》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词作,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词的欣赏与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