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 梅花

梅花开了,倚雕栏相对酒初醒。几点小山寒翠,寂寂锁闲庭。翠被安排睡也,听玉龙吹澈怨江城。但如今不管,暗香阵阵,疏影更轻轻。
斜月半明半暗,到窗前夜已过三更。故国空江残雪,归梦不胜情。为间水边风底,立黄昏几度冷清清。料一番消瘦,画楼如水点银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浦·梅花》是清代末近现代初诗人杨圻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梅花的深情厚意。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南浦·梅花》作于清光绪年间,此时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诗中通过描绘梅花的开放,隐喻着诗人在乱世中保持高洁情操的决心和追求。梅花以其凌寒盛开的特性,成为诗人表达自己不惧困难、坚持理想的重要象征。
  2.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梅花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形象。同时,通过“翠被安排睡也”、“玉龙吹澈怨江城”等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既具画面感又富于诗意。
  3. 文化影响:《南浦·梅花》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之一,象征着高洁、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诗歌中对梅花的描绘,正是这种精神的具象表达。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是对人格魅力的颂扬。

《南浦·梅花》作为一首反映时代风貌和抒发个人情感的古诗,不仅展现了杨圻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情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