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 题友人词

小廊幽寂,认谢家庭院,旧时月色。立尽黄昏,上了酴醵,深深照人寻觅。曲栏风定调鹦鹉,看约住彩云三尺。到而今一一销魂,花影都无声息。
起把桂枝斫尽,画楼天样远,清影犹隔。料是嫦娥,夜夜窥人,不管嵩阳仙客。早知灵药无凭据,却悔捣元霜狼藉。问广寒直怎清虚,可也风明月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疏影·题友人词》是一首描绘黄昏时分,诗人在小廊下独自寻觅旧友的抒情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种幽静而深沉的情感,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场景之中。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诗歌原文
  • 小廊幽寂,认谢家庭院,旧时月色。
  • 立尽黄昏,上了酴醵,深深照人寻觅。
  • 曲栏风定调鹦鹉,看约住彩云三尺。
  • 到而今一一销魂,花影都无声息。
  • 起把桂枝斫尽,画楼天样远。
  1. 诗歌主题
  • 怀旧与感伤:诗人在黄昏时分独自一人在小廊下寻觅旧友,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对旧时月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怀旧之情。
  • 孤独与寂静:诗中的“小廊幽寂”和“黄昏”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氛围。诗人在这片寂静中感受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1. 诗歌技巧
  • 意象的运用:诗中使用了“旧时月色”、“彩云三尺”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这些意象既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又反映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留恋。
  • 对比的运用:诗人通过对“曲栏风定调鹦鹉”和“约住彩云三尺”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1. 诗歌情感
  • 悲伤与失落:诗中的“销魂”和“无声息”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旧日友情的失落和悲伤。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 怀旧与期待:尽管诗人在诗中流露出悲伤的情感,但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通过斫尽桂枝,能够再次见到旧日的朋友,从而寄托了他的情感和期待。
  1. 诗歌语言
  • 简洁与精炼:杨圻的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
  • 韵律与节奏:诗的韵脚和节奏感都处理得非常好,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历史文化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近现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际关系复杂多变的现实。诗人通过这首《疏影·题友人词》,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友情的珍视。
  1. 艺术成就
  •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通过对细节的精心刻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独而又渴望友情的人的形象。同时,诗人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诗歌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疏影·题友人词》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部充满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它反映了近现代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疏影·题友人词》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高度的成就,而且在文化价值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后人研究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