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东门行与道柔

朝出东郭门,暮出东郭门,碧阴一带榆柳村。迤逦数武便萧寺,中有故人安经笥。
故人耽静辟客来,剥啄时时乘兴至。馆人怪我何匆匆,我非看竹与问松。
三日不见病抑郁,雄谈万古开心胸。扣角歌者杂行贾,炊扊扅时困五羖。
若非任好小白贤,那拭珠光出尘土。谁家儿子狐白裘,烹鲭擗麟同五侯。
玉鞭银络倚微醉,飘飖意气横千秋。吁嗟天道不可测,道之丰者数偏啬。
失意八九事寻常,为君屈指一不得。似我濩落尤相怜,置酒当歌聊自便。
摴蒱狎猎并得志,牖下矻矻徒穷年。君不见树梢斜日陇头月,亭午不常圆又缺。
天公何意判晦明,循环至理何烦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东门行与道柔》是清代诗人杨维坤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主人公每日朝出东郭门,暮出东郭门的日常生活。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朝出东郭门,暮出东郭门,
    碧阴一带榆柳村。
    迤逦数武便萧寺,中有故人安经笥。
    故人耽静辟客来,剥啄时时乘兴至。
    馆人怪我何匆匆,我非看竹与问松。

  2. 诗歌内容解析

  • 日常行程:诗中的主角每天往返于家和工作场所之间,即“朝出东郭门,暮出东郭门”,这种重复的行程体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察。
  • 环境描述:诗中的“碧阴一带榆柳村”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榆树和柳树构成了这个场景的基本元素,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故人的交往:“中有故人安经笥”可能意味着诗中的主人公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人。这位故人不仅安静而且喜欢接待客人,他们的互动可能是这首诗的核心主题之一。
  • 访客的到来:“剥啄时时乘兴至”描述了那位故人在工作日里经常光顾的情景,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拜访,更是一种深厚的友情和信任的体现。
  • 主人的匆忙:诗中的“馆人怪我何匆匆”,表达了主人公对突然到来的访客感到的惊讶和匆忙。这种对比突出了主人公对于日常秩序和个人空间的维护。
  • 主题探讨:诗中的“我非看竹与问松”,可能暗含了一种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或挑战。竹子象征着坚韧和谦逊,而松树则代表着长寿和不屈的精神。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行为,展示了他对传统价值和现代生活之间的微妙平衡。
  1. 诗歌风格分析
  • 简练的语言:杨维坤的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每一句都直接表达了主题,这种风格使得诗歌更加平易近人,容易引起共鸣。
  • 意象的使用:诗中使用了诸如“榆柳村”、“故人”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添了画面感,让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一个生动的画面。
  • 情感的表达: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主人公的情感态度和心理状态。诗中的“馆人怪我何匆匆”,“我非看竹与问松”等句子,反映了主人公对于忙碌生活的无奈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
  1. 文化背景考察
  • 历史时期:这首诗写于清代,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 文学传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常常用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出东门行与道柔》就是这种文学传统的一个缩影,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1. 思想深度探索
  • 对传统价值观的思考:《出东门行与道柔》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或赞同,但通过对“故人”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的思考。这种思考超越了表面的叙述,触及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问题。
  • 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快节奏的生活和压力。这首诗可能引发人们对这种生活方式是否可持续,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的深入思考。
  1. 艺术特色赏析
  • 音乐性:虽然这首古诗本身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性,但它的语言韵律和节奏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美的享受,这也是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通过对诗句的反复吟诵,可以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
  • 象征意义:诗中的“榆柳村”、“故人”、“经笥”等元素都具有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描述,更富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含义。这些象征意义使得诗歌更加具有哲理性和深度。
  1. 现代应用价值
  • 教育价值:《出东门行与道柔》作为古代诗歌的一个代表,可以为现代人提供一种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方式。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知识储备,还可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 美学启示: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意象鲜明生动,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这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启发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的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
  1. 个人感悟与思考
  • 自我反省:阅读《出东门行与道柔》,让我思考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诗中的主人公对繁忙生活的抗拒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引发了我对现代生活节奏和个人时间安排的思考。
  • 文化认同: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了解,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文化的认同不仅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也促使我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时,能够更好地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文化特色。

杨维坤的《出东门行与道柔》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解读,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同时,它也提醒着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要忘记慢下来,去感受生活中的细节和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