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北关前一小洲,荻芦摇曳泛中流。
江含夜色清辉漾,月照波光罩影浮。
葭叶有声翻白露,浪花无际滚金毬。
小船乘兴随机转,赛过苏公赤壁游。
芦洲泛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芦洲泛月》是清朝诗人林逢原创作的一首诗,收录于《淡北八景 其六》。该诗描绘了芦洲关前小洲上夜晚的景色:荻芦摇曳,泛舟中流,江水含夜清辉,月光照波光,浪花翻滚,小船随兴而转,仿佛在与苏公赤壁游相比拟。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更为细致的介绍:
作者简介:林逢原,字少白,号梅村,清朝诗人,有《台海诗珠》、《观潮斋诗集》等作品流传。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捕捉自然之美。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的诗歌作品,《芦洲泛月》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审美情趣。同时,它也为研究清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艺术特色:此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如“荻芦摇曳”、“江含夜色清辉漾”等,使得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文化意义:通过阅读《芦洲泛月》,可以了解到清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感受以及表达方式,这有助于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赏析角度:在赏析这首诗时,可以从意境营造、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等角度入手,体会林逢原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
《芦洲泛月》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而是融合了历史、自然、艺术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性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增进对古代文学的了解,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与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