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观潮行

海风卷尽江头叶,沙岸千人万人立。
怪底山川忽变容,又报天边海潮入。
鸥飞艇乱行云停,江亦作势如相迎。
鹅毛一白尚天际,倾耳已是风霆声。
江流不合几回折,欲折涛头如折铁。
一折平添百丈飞,浩浩长空舞晴雪。
星驰电激望已遥,江塘十里随低高。
此时万户同屏息,想见窗棂齐动摇。
潮头障天天亦暮,苍茫却望潮来处。
前阵才平罗刹矶,后来又没西兴树。
独客吊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
乘槎未许到星阙,采药何年傍祖洲。
赋罢观潮长太息,我尚输潮归即得。
回首重城鼓角哀,半空纯作鱼龙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后观潮行》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生动描绘了万人看潮的壮观,艺术再现了钱江潮从“鹅毛一白尚天际”,到星驰电激地澎湃袭来,头潮、后潮相继怒涌的壮丽奇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背景:《后观潮行》的创作大约写于作者二十一岁时,此前黄景仁曾写了一首关于广陵潮的《观潮行》。因此,此首就题名《后观潮行》,并重点描绘了浙江潮的特点。
  2. 主要内容:在《后观潮行》中,黄景仁以海风卷尽江头叶的场景为起点,描绘了千人万人立于沙岸上观看潮水的情景。他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一种迷惘苦闷的心绪。
  3. 艺术手法:这首诗在艺术上展现了黄景仁高超的表达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钱江潮势的生动描绘,诗人不仅传达了视觉上的震撼,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思考。特别是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的“回头重城鼓角哀”的描写,更是将个人的身世感慨融入大自然的景象之中,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后观潮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黄景仁成功地将个人的命运与自然界的壮美景象相联系,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深沉的人生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