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观龙门歌

惊涛殷地声如雷,濒河路折听喧豗。连天烟雾不知数,西望一气连峰开。
峰如连牛亦奇哉,岂谓河自峰腰来。骑危路转峰还回,地穷转石蹶斯下,天成巨闬高何嵬。
仰看铁壁形如隤,俯积云气容如灰。想像昆仑万里导源至此偪拶不得出,丰隆列缺乃驱应龙画地鼓翼掉尾扬其颏。
厓开巘豁奚迟回,山口一石门还阂。谁令千丈势忽断,真见当时指麾万众雷辊电激轰钳锤。
河流怒喷风回埃,建瓴一泻无垠垓。长澜千里更东下,高掌万仞从西摧。
吁嗟神功安可能,云雷合赖经纶才。试观千秋万古山童水不竭,于中禹迹令人慨想心徘徊。
山前古庙临危台,降神拜奠倾云罍。云松绕屋鸣作籁,龙蛇满壁昏成煤。
一从洒澹诸沈灾,何意逝水还相催。淇园竹竿下不尽,宣房瓠子空悲哀。
我愿元气深滋培,权衡迭运兼公台。济川舟喜盛世见,清河颂许诗人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河津观龙门歌》是中国清代诗人冯敏昌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作于乾隆年间,以咏叹古代黄河的壮丽景象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相关介绍:

  1. 诗歌背景
  • 冯敏昌是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马岗村人,乾隆嘉庆年间的一代鸿儒。他的文学成就在乾隆戊戌进士后得到认可,曾任编修、刑部主事等职。
  • 《河津观龙门歌》创作于他任官期间,具体时间不详,但诗中描绘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反映了他对家乡以及黄河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1.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简练而生动,通过对黄河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与自然之美。如“惊涛殷地声如雷”一句,形象地传达出黄河波涛汹涌的壮观场景。
  •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连天的烟雾比作数不清的数字,将西望的山峰形容为奇特且壮观的自然景观。
  1. 历史价值
  • 《河津观龙门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清代黄河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宝贵资料。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人们对黄河自然景观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河津观龙门歌》不仅是一首描绘黄河壮丽景色的文学作品,还是一个关于历史与文化的珍贵见证。通过这首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