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幽远处,樵径接云门。
涧草自霜色,崖花余雪痕。
山空人语寂,树密鸟声繁。
欲访峨嵋老,无由倩野猿。
过盘山古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盘山古刹》是清代文学家福存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过盘山古刹》的作者福存,字德沛,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之孙,追封简亲王。他原袭贝子,后以子德沛袭爵,追封。除了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外,福存还有《云尔吟诗集》等作品。
诗作原文:该诗的全文如下:“翠微幽远处,樵径接云门。涧草自霜色,崖花余雪痕。山空人语寂,树密鸟声繁。欲访峨嵋老,无由倩野猿。”通过这些诗句描绘了盘山古刹周围的景象和氛围。
诗意解析:福存通过对盘山古刹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静谧、自然的画面。诗中“涧草自霜色”、“崖花余雪痕”等句子,不仅传达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切体验和感悟。此外,通过“山空人语寂,树密鸟声繁”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历史文化背景:盘山古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并经历了从汉朝开始的历代帝王的游览和修整。从魏武帝曹操到唐太宗、辽太宗等历代帝王,都有对盘山的探访。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也曾在此大兴土木,修建寺庙和寺院。这些历史背景为理解《过盘山古刹》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艺术特色:作为一首五言律诗,《过盘山古刹》在艺术上呈现出严谨的结构美和深厚的情感深度。诗中的意象选择和语言运用都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现代影响:虽然时代已经过去,但《过盘山古刹》这首诗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现代人在繁忙生活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一种方式。
福存的《过盘山古刹》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递。通过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能体会到他们对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