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郊

遍地峰峦郁不平,出关形势莽峥嵘。
一条黄水尘沙色,万树白杨风雨声。
野店荒寒无客憩,山田荦确有人耕。
犊车满载斜阳过,铁铸双轮分外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陕郊》是清代诗人路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地理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对《陕郊》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陕郊》的作者是清陕西盩厔的路德,字闰生。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在户部主事等职位上任职,因目疾而归隐山林。他的学术思想以实践为主,曾主讲关中宏道等书院,影响深远。

  2. 艺术风格:《陕郊》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展现了路德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精湛的艺术技巧。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感悟。

  3. 主要内容:诗的前两句“遍地峰峦郁不平,出关形势莽峥嵘”描绘了陕郊地区峰峦起伏、地势崎岖的自然景观。随后,“一条黄水尘沙色,万树白杨风雨声”则通过对黄河和白杨树的描述,营造出一幅黄沙漫天、风雨交加的画面。

  4. 情感表达:诗中不仅有着对自然界景色的细腻描写,更蕴含着诗人深深的情感。《陕郊》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与壮美,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陕郊》超越了时间的局限,至今仍能触动读者的心灵。

  5. 历史意义:《陕郊》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反映了清代陕郊地区的风貌,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在当今时代,重新解读《陕郊》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清代诗歌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自然、生命和历史的深刻启示。

《陕郊》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风格,还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情感。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深入研究这首作品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还能增进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