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前三日作

秋深寒浅未闻霜,篱菊无花野菊黄。
对酒便须拌一醉,登高何必待重阳。
新来僮仆呼先到,久别宾朋姓亦忘。
诗境自知多坦率,题糕安敢笑刘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阳前三日作》是明代诗人释函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释函可,博罗人,俗姓韩,名宗騋,字犹龙。明礼部尚书韩日缵之子,少为诸生,才气高迈,声名倾动一时。后因绝意仕进,以声色犬马自娱。
  2. 诗歌原文
    重阳前三日作
    不能待九日,力尽为登台。
    故国知难望,乡心终未灰。
    孤烟生绝漠,返景照荒莱。
    策杖且还卧,黄花何处开。
  3.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重阳节的感怀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九日”与“前三日”的不同情境,抒发了人生苦短、岁月无情的主题。
  • 意境描绘:诗中“孤烟生绝漠,返景照荒莱”描绘了一幅秋日荒凉的景象,孤烟和返景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而“策杖且还卧,黄花何处开”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
  • 艺术手法:诗人采用了对比、想象等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深沉的情感,又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

《重阳前三日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雅情怀,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