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寒浅未闻霜,篱菊无花野菊黄。
对酒便须拌一醉,登高何必待重阳。
新来僮仆呼先到,久别宾朋姓亦忘。
诗境自知多坦率,题糕安敢笑刘郎。
重阳前三日作
秋深寒浅未闻霜,篱菊无花野菊黄。
对酒便须拌一醉,登高何必待重阳。
新来僮仆呼先到,久别宾朋姓亦忘。
诗境自知多坦率,题糕安敢笑刘郎。
注释:
- 重阳前三日作:指在重阳节前三天写的。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
- 秋深寒浅未闻霜:意思是说秋天已经很深入了,气温也很低,但是还没有听到霜的声音。
- 篱菊无花野菊黄:意思是说篱笆上的菊花没有开花,只有野菊开得黄黄的。
- 对酒便须拌一醉:意思是说面对美酒,就应该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杯。
- 登高何必待重阳:意思是说登高远望没有必要等到重阳节。
- 新来僮仆呼先到:意思是说新的仆人来了,应该让他先到。
- 久别宾朋姓亦忘:意思是说长时间没有见到朋友,连他们的姓氏都忘记了。
- 诗境自知多坦率:意思是说自己写诗的心境很坦率。
- 题糕安敢笑刘郎:意思是说不敢以自己写的诗来嘲笑别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前三天所作。诗人通过描绘秋深时的景色和心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起句“秋深寒浅未闻霜”,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这里的“秋深”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寒浅”则暗示了气温的变化。而“未闻霜”则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因为霜是秋季到来的标志之一。这句诗既展现了秋天的气息,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篱菊无花野菊黄”进一步描绘了秋景。这里的“篱菊”指的是篱笆上的菊花,虽然没有开花,但野菊却开得鲜艳夺目。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
第三句“对酒便须拌一醉”则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面对美好的酒,他毫不犹豫地想要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杯。这里的“拌”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喝酒时的心情,而“一醉”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享受和追求。
最后两句“登高何必待重阳”和“新来僮仆呼先到”则是表达了诗人的独立和自由。他认为登高远望没有必要等到重阳节,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欣赏的事物。而对于新来的仆人,他应该让他先到,表现出他的宽容和包容。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深时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诗句,传达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这种坦诚和坦率的态度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