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孥音遥去,西卢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是一首词牌名为“百字令”的作品,其内容主要描述了在月夜渡过七里滩时所见到的奇异风光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
-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公义,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他曾任江阴签判,湖南、江西转运使,福建、浙江安抚使等职,官至福建安抚使,侍立封为魏国公,谥号忠简。他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与苏轼合称“苏辛”,并与张元干、刘克庄齐名,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作品原文: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
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
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
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
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创作背景:
据《宋史》记载,辛弃疾晚年被调往湖北,担任沿江制置使兼知郢州。在任职期间,他经常乘船游览长江沿岸的风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便是在一次夜晚经过七里滩时的所见所感。这首词作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主题思想:
- 该词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官场上的无奈和孤独。通过对月夜下七里滩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 作品中融入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如“风露皆非人世有”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而“万籁生山,一星在水”则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万物和谐共存的感悟。
辛弃疾的《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艺术珍品。通过对该作品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