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长沙

水断云沉乡梦冷,天阴雨湿鬼声低。
只今枳棘巢鸾凤,终古神仙有犬鸡。
短气共怜元祐党,长斋偏有太常妻。
几时待得乌头白,弱水东流更向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类的思想情感和社会风貌。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单介绍和分析:

一、诗歌背景

  1. 作者介绍:本诗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2.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公元954年(宋太宗淳化四年),当时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至黄州,在狱中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
  3. 事件概述:诗中提到“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长沙”,暗示了苏轼当时身处牢狱之中,但仍心系友人,通过诗歌传递思念之情。

二、诗词原文及解析

  1. 诗句原文
  • 第一句:“君今无计出江城。”
    描述了友人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即无法离开被囚之地。
  • 第二句:“我亦时来入楚国。”
    表达了自己虽处于逆境但仍保持乐观的态度。
  • 第三句:“何时去作潇湘客?”
    提出了对友人未来的祝愿,希望他有机会逃离困境。
  1. 诗意解析:整首诗通过对比苏轼和友人的处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朋友间相互鼓励的精神。

三、文学影响

  1. 情感表达:苏轼的诗歌以其深情而著称,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 思想内容:他的诗作富含哲理,常涉及人生哲学、社会问题和自我修养等方面。
  3. 艺术特色:苏轼的书法也极具特色,其行书流畅自然,被誉为“宋四家”之一。

《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长沙》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篇,反映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与坚韧,以及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个人才华,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