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落花

正啼彻、千山鶗鴂。绿染川原,红迷巷陌。风景当时,不堪重到都更迭。芳华与汝干甚事,恶作剧。眼见为吹开,又为一枝枝吹折。
凄绝。更随风荡漾,飞向城南城北。忒无情绪,忍轻与、旧游人别。枉负了、一片殷勤,曾几度、培根护叶。算换有、翠罗衫上,泪珠千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亭怨慢·落花》是清末近现代初著名词人宁调元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正啼彻、千山鶗鴂。绿染川原,红迷巷陌。风景当时,不堪重到都更迭。芳华与汝干甚事,恶作剧。眼见为吹开,又为一枝枝吹折。
    凄绝。更随风荡漾,飞向城南城北。忒无情绪,忍轻与、旧游人别。枉负了、一片殷勤,曾几度、培根护叶。算换有、翠罗衫上,泪珠千叠。

  2. 作者简介
    宁调元(1873 -1913),字仙霞,别号太一,湖南醴陵人。南社著名作家。曾在长沙明德学堂读书,当时,黄兴等人在该校任教,因此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1906年去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在湖南从事革命活动,主编《洞庭波》杂志。参加萍、浏、醴起义,被捕入狱,三年后释放,去北京主编《帝国日报》。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被捕,不久被杀害。狱中作涛,慷慨悲愤。

  3. 创作背景
    此词的创作背景颇具历史意义,它反映了清末民初动荡的历史时期。词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伤感。通过对落花的描写,诗人借花抒情,寓意深远,展现了一种悲凉美,同时也寄托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忧虑。

《长亭怨慢·落花》不仅是一首艺术精湛的词作,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