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南郊过浮杯精舍

古林深寂抱江干,风物萧疏画亦难。
乱水穿篱秋后涨,残云抱树雨余山。
一杯聊遣闲中兴,双屐还寻竹里关。
归路恰乘渔艇便,钓竿插住看孱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步南郊过浮杯精舍》是清代诗人廖运芳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而且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古林深寂抱江干,风物萧疏画亦难。乱水穿篱秋后涨,残云抱树雨余山。一杯聊遣闲中兴,双屐还寻竹里关。归路恰乘渔艇便,钓竿插住看孱颜。

  2. 诗歌鉴赏: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诗人通过对秋天江边的景色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古林深寂抱江干”描绘了一片古树林立、寂静而深远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风物萧疏画亦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画作难以完全捕捉到自然之美的感慨。此外,诗人还通过“一杯聊遣闲中兴”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以及通过寻找隐逸之地如“竹里关”来寻求心灵的平静与慰藉。

  3. 诗歌背景:《晚步南郊过浮杯精舍》创作于清朝时期,这是诗人在一次傍晚散步时所写,地点位于南郊。诗中的“南郊”通常指的是北京城南郊地区,是清代帝王祭天求雨的场所,因此也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经常游览和抒发情感的地方。

  4. 诗歌意义:此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一杯聊遣闲中兴,双屐还寻竹里关”,透露出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愿望。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显示了文人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晚步南郊过浮杯精舍》不仅是一首诗作,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欣赏和学习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