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玉园雨中杂咏

蒙蒙夕照养愁天,古鼎焚香静抚弦。
欲绘春光图一幅,桃花宜雨柳宜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漱玉园雨中杂咏》是清代诗人漆璘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漆璘,字仲琛,又字龙渊,号东樵,是清代番禺人。他以嘉庆戊午举人的身份被后世所知,并有《思古堂诗钞》等诗集传世。
  2. 诗歌原文
    濛濛夕照养愁天,
    古鼎焚香静抚弦。
    欲绘春光图一幅,
    桃花宜雨柳宜烟。
  3.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漱玉园雨中杂咏》通过“濛濛夕照”和“古鼎焚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这种氛围与“静抚弦”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平和与深沉的思考。
  • 情感表达:整首诗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特别是“桃花宜雨柳宜烟”一句,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色的美态,也暗含了对于生活细微之处的感悟和珍惜。
  • 艺术特色:此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七言的形式,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之中,使得诗作既有画意也有诗意,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美学特点。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的七言绝句,《漱玉园雨中杂咏》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成为后世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 历史背景:在清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借诗抒怀。漆璘通过这首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同时也寄托了他个人的情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1. 社会影响
  • 审美情趣: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天的美景,激发了读者的审美情趣,使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
  • 教育意义:作为文学作品,它不仅仅为读者提供了美的享受,还具有教育和启发的意义。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现代价值
  • 文化遗产保护: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漱玉园雨中杂咏》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其价值在于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珍视传统文化,同时也为现代人了解和研究清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 精神寄托:对于现代人而言,诗中的恬淡、超脱之情可能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帮助他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力量的来源。

《漱玉园雨中杂咏》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七言绝句,更是一份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珍品。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艺术风格,还能深入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