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道中寄京口友人

一车千里外,马首又斜阳。
秋色还黄菊,风声借白杨。
知君当此日,忆我在他乡。
拟欲来京口,重登君子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道中寄京口友人》是清诗人熊象黻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将从诗歌内容、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

  1. 诗歌内容
  • 开头四句:“一车千里外,马首又斜阳。”通过“一车千里外”描绘了远行的情景,而“马首又斜阳”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行程的艰辛。
  • 五至八句:“秋色还黄菊,风声借白杨。知君当此日,忆我在他乡。”这四句以黄菊和白杨作为秋天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在此时此地的怀念。
  • 结尾两句:“拟欲来京口,重登君子堂。”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到京城,再次拜访友人的愿望,充满了期盼与憧憬。
  1. 创作背景
  • 熊象黻简介:熊象黻,字补亭,潜山人,有《补亭遗诗》。他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一个文人墨客云集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不仅是文学表达的一种形式,更是那个时代文化的体现。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创造出一种既宁静又深情的艺术境界。
  • 用词考究: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非常讲究,使用了如“秋色”、“黄菊”、“白杨”、“斜阳”等意象,这些词汇不仅生动具体,而且也富含深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赏析与评价
  • 情感表达:《秋日道中寄京口友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刻,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文化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熊象黻的这首诗,就是这一传统的体现。

《秋日道中寄京口友人》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诗歌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值得每一位读者去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