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依然覆短墙,疏篱土锉旧风光。
时平莫问逃秦路,岁俭还余辟谷方。
万卷诗书销岁月,百年经济付耕桑。
隆中谁解吟《梁父》,秋水蒹葭正淼茫。
过旧村将移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旧村将移居》是清代诗人熊正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原文如下:松竹依然覆短墙,疏篱土锉旧风光。时平莫问逃秦路,岁俭还余辟谷方。万卷诗书销岁月,百年经济付耕桑。隆中谁解吟《梁父》,秋水蒹葭正淼茫。
在了解这首诗的内容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作者熊正笏的生平背景。熊正笏字元献,汉阳人,有《撷蕊亭集》。他的诗作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为主。《过旧村将移居》作为熊正笏众多诗歌作品中的一篇,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传统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
《过旧村将移居》这首诗通过描绘松竹依旧覆盖着短墙,稀疏的篱笆映衬出往日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留恋。同时,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寻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在“时平莫问逃秦路,岁俭还余辟谷方”两句中,诗人用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回归本真的生活哲学。
在欣赏这首古诗词的同时,读者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在清代,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多致力于文学艺术的创造。而这首诗的创作,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至今仍能触动现代人的心灵,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对《过旧村将移居》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诗歌,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能够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力,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和生活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