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吹五两,明月弄波心。
忽听清砧起,始嗟秋气深。
胡笳空塞北,客梦落湘阴。
一夜西崖水,茫茫感不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朔风吹五两,明月弄波心。
忽听清砧起,始嗟秋气深。
胡笳空塞北,客梦落湘阴。
一夜西崖水,茫茫感不禁。
文学作品《泊磊石》是一首描绘秋夜凄凉景象的古诗,由清代诗人熊绍庚创作。该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寂静而又略带哀愁的自然场景,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秋天的寂寞与凄清。
熊绍庚的这首诗作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通过对秋季景象的深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情。诗中“朔风吹五两,明月弄波心”两句,以秋风和明月作为自然界的象征,展现了一种既宁静又动荡的美。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也加深了读者对于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诗中的“忽听清砧起,始嗟秋气深”,通过听觉和嗅觉的结合,营造出一个秋夜中特有的氛围。砧声的清脆和秋气的深沉相互交织,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感。这种通过感官体验来增强情感表达的方法,在诗歌中是一种常用的艺术手法。
《泊磊石》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让人们欣赏到了自然的美,更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提高文学素养,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