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水舟中

长河渺渺水云愁,远道离情载叶舟。
夹岸短长千万柳,随波下上两三鸥。
关山北望客如梦,风雨西来天欲秋。
不独依人王粲苦,思归我亦赋《登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沔水舟中》是一首由清代熊士鹏创作的诗。下面将对《沔水舟中》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分析:

  1. 作者简介
  • 熊士鹏,字云章,号东樵,江西新建人。他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为主。
  1. 作品原文
    长河渺渺水云愁,远道离情载叶舟。
    夹岸短长千万柳,随波下上两三鸥。
    关山北望客如梦,风雨西来天欲秋。
    不独依人王粲苦,思归我亦赋《登楼》。

  2. 诗句解析

  • 长河渺渺水云愁:描述河水宽广无边,水面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如同水天相连的意境。
  • 远道离情载叶舟: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载着行囊的小船承载着离别的哀愁。
  • 夹岸短长千万柳:描绘了河岸两侧柳树的多变形态,从短到长,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随波下上两三鸥:描述了几只海鸥在河流中上下翻飞,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关山北望客如梦:通过“关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同梦境一般遥远而模糊。
  • 风雨西来天欲秋:描述了风雨天气的到来,暗示着秋天将至,增加了季节感。
  • 不独依人王粲苦:借用三国时期王粲(字仲宣)的经历,表达自己的苦楚与无奈。
  • 思归我亦赋《登楼》:诗人也效仿王粲,创作了一首《登楼》,表达了归乡的愿望。
  1. 文学评价
  • 《沔水舟中》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 这首诗在清代诗歌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被视为熊士鹏的代表作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使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水、云、柳、鸥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的艺术世界。
  • 情感深沉:诗中所表现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离愁别绪,也有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 语言优美:诗中使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和句式,使得整首诗歌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1. 历史传承
  • 《沔水舟中》不仅是熊士鹏个人的代表作,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翻译和注释,使其在当代依然具有影响力。

《沔水舟中》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和对人生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