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渺渺水云愁,远道离情载叶舟。
夹岸短长千万柳,随波下上两三鸥。
关山北望客如梦,风雨西来天欲秋。
不独依人王粲苦,思归我亦赋《登楼》。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春,从凤翔回到鄜州(今陕西富县)时所作,题为《沔水舟中》。
第一联:“长河渺渺水云愁,远道离情载叶舟。”意思是说:茫茫的河水、飘摇的云雾都显得那么忧愁,而我们乘的小船载满了离愁。“漫漫”形容水流的广阔,也比喻人的心情。“渺渺”形容水天相接的景象。“愁”是忧愁、苦闷的意思。“载”是装载。“叶舟”即小舟,这里泛指船只。“长河”“渺渺”写出了大江之阔与自己行程之迢遥,“水云愁”则写出了旅途的艰辛。作者在船上眺望远方,只见浩渺的江河和飘荡的云雾,不禁生出无穷的感慨,从而感到愁苦不已。
第二联:“夹岸短长千万柳,随波上下两三鸥。”意思是说:岸边长着成千上万棵柳树,它们随着波浪上下起伏,飞鸟在水中自由翱翔。“夹岸”是指左右两岸都有。“千万柳”是指岸边柳树之多。“短长”是指柳树高低不一。“千万柳”突出了数量之多。“随波”是指鸥鹭随波逐流,或上或下地游弋。“上下”,是说它们在水里游动,有时上浮,有时下沉。
第三联:“关山北望客如梦,风雨西来天欲秋。”意思是说:站在高高的山岭上向北望去,看到远处的敌人正在虎视眈眈,就像做梦一样虚幻。“关山”指潼关以西的山河。“北望”指望着北方。“客如梦”比喻敌军像梦境一般虚幻莫测。“风雨西来”是说西边刮来的风带起雨,天气变得很恶劣。“秋”指秋天。这里的“天欲秋”是指秋天将至的意思。这联诗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国难深重的忧虑。
第四联:“不独依人王粲苦,思归我亦赋《登楼》。”意思是说:我自己也感到痛苦,所以写下了《登楼》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忧愤。“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曾作《登楼赋》,后为曹魏政权所杀。这里用典,借古讽今,说自己也有感于战乱之苦,所以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忧愤之情。“不独”“我也”表明不仅是诗人一人有这种心情。“赋《登楼》”即作《登楼》诗。“思归”是思念回家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春,从凤翔回到鄜州(今陕西富县)时所作,题为《沔水舟中》。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漂泊生涯的痛苦。
首联“长河渺渺水云愁,远道离情载叶舟。”描绘了大江之阔、旅途之长及离愁之深。诗人登上船头,眺望远方,只见浩渺的江水和飘荡的云雾,不禁生出无穷的感慨,从而感到愁苦不已。
颔联“夹岸短长千万柳,随波上下两三鸥。”进一步描写了江边的景色。岸边长着成千上万棵柳树,它们随着波浪上下起伏,飞鸟在水中自由翱翔。这些自然景观与前两句的情感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的舟中,感受他的离愁别绪。
颈联“关山北望客如梦,风雨西来天欲秋。”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国难深重的忧虑。站在高高的山岭上向北望去,看到远处的敌人正在虎视眈眈,就像做梦一样虚幻。西边刮来的风带起雨,天气变得很恶劣。秋天即将来临,意味着战争更加残酷无情。
尾联“不独依人王粲苦,思归我亦赋《登楼》。”表达了诗人也有感于战乱之苦,所以写下《登楼》诗来表达自己的忧愤之情。这既是对自己境遇的写照,也是对整个时代的控诉。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生活的困苦。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