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柳岸

人去难留,轻烟影里千丝袅。离魂应绕。牵惹情多少。
梦断孤帆,回首长亭杳。开蓬了。月斜风晓。一幅相思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柳岸》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一首词。该词作于黄庭坚晚年,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接下来将对这首词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年—1105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号涪翁,江西修水人。他的词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创作背景:《点绛唇·柳岸》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此时他经历了多次官场变迁,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在一次游赏西湖时,柳岸美景激发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感慨,遂写下此词。
  1. 词作原文及翻译
  •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鞍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翻译:春天夜晚,东风带来了满城的繁花,星星如同被风吹落般密集。
    华丽的马车在花香四溢的街道上缓缓行走。
    音乐悠扬中,灯火闪烁,整个夜里仿佛鱼龙都在起舞。
    姑娘们头戴蛾儿,身披雪柳,身上佩戴着金色的花环,笑语盈盈地走过,留下淡淡的香气。
    在人群中寻觅她千百遍,突然回首,却发现她已经在灯火阑珊处等候。
  1. 词作的艺术特色
  • 意境描绘:词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春夜繁华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东风、花树、星雨、宝马等元素共同构建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 情感表达:黄庭坚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词中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表达了深深的眷恋和无奈的错过。
  • 语言风格:黄庭坚的词语言优美,既有豪放派的大气磅礴,又有婉约派的柔情蜜意。他在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词既富有诗意又富有哲理。
  1. 词作的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作为北宋词坛的重要作品,《点绛唇·柳岸》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人风貌,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料。
  • 教育意义:黄庭坚的词作在当代仍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通过对《点绛唇·柳岸》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个人的文化素养。
  1. 词作在现代的应用
  • 影视改编:黄庭坚的《点绛唇·柳岸》曾被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 学术研究:学者们对黄庭坚的词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他的词风特点、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现代传播: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黄庭坚的作品也得到了新的传播途径,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

《点绛唇·柳岸》不仅仅是一首词,它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黄庭坚这首词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宋代词人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