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相掩映。讶红争人面,名标露井。秾华耐凄冷。又清明到了,东风吹醒。蒸霞灿锦。更谁参、三生悟境。
一任它、遍野漫山,指点春光千顷。回省。紫陌红尘,断岸疏篱,飘零是恁。香梦怯,仙路永。怅青鸾信杳,飞琼何处,难记瑶池风景。最销魂、临水亭亭,夕阳描影。
瑞鹤仙 · 桃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瑞鹤仙·桃花》是熊琏创作的一首词,而不是由周邦彦、吴文英等人所作。该词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学地位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瑞鹤仙·桃花》的作者是熊琏,他是江苏如皋人,生卒年不详,但有诗词文赋传世。熊琏的生平事迹不多为人所知,但他在词坛上的成就却不容忽视。
《瑞鹤仙》是北宋末年的作品,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00年左右,此时周邦彦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他的诗词才情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周邦彦的《瑞鹤仙》以其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佳作之一。
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中也有一首名为《瑞鹤仙》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240年左右,正值南宋晚期。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和社会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吴文英的同乡词坛名宿陈维崧在此之前已写过几首咏慈仁寺松的词,其中一首即《瑞鹤仙》,蒋氏此作乃是与介于师友之间的陈迦陵唱和词。
《瑞鹤仙·桃花》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使用独木桥体,隐括欧阳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记》,通过同字协韵,唱叹有情,尽得原作之神韵;
- 用“垂杨相掩映”、“红争人面”等意象展现了春日里桃花的美态和生机,描绘了一幅春光灿烂的画面;
- “回省”二句,紫陌红尘,断岸疏篱,飘零是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 通过“香梦怯”、“仙路永”等句子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间烟火的淡然;
- 通过对桃花的赞美,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瑞鹤仙·桃花》是熊琏创作的一首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