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 寒食感怀

风雨落花天。绿涨平川。长堤一带柳含烟。九十春光容易老,哭煞啼鹃。
孤冢倍堪怜。蔓草荒田。古来豪杰尽长眠。身后不知谁吊我,掩卷凄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寒食感怀》由清代诗人熊琏所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此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作者的感慨之情,反映了作者在特定节日背景下的心理体验和深层思考。以下是对该词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熊琏,字商珍,号澹仙、茹雪山人,江苏如皋人,一生苦节,以教书为生。有诗词文赋传世,其作品多含哀切之语,展现了他对生活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2. 诗词原文:风雨落花天。绿涨平川。长堤一带柳含烟。九十春光容易老,哭煞啼鹃。孤冢倍堪怜。蔓草荒田。古来豪杰尽长眠。身后不知谁吊我,掩卷凄然。
  3. 主题内容:这首词以风雨落花、长堤柳烟等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美而苍凉的氛围。接着通过“九十春光容易老”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哀伤和无奈。“孤冢倍堪怜”和“蔓草荒田”进一步揭示了历史的沧桑感和英雄的孤独。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艺术特色:该词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风雨落花”喻指人生的无常与美好时光的流逝。其次,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此外,全词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性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5. 社会影响:熊琏的这首词不仅展示了清代文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使这首词具有了跨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它也启发了后世读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探讨。

《浪淘沙·寒食感怀》不仅是熊琏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清代文人群体文化心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情感世界,还可以从中汲取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