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 题吴中女史自度腔,书任心斋先生箫谱后。

泪点成瓣,关情不少,传来字字生香。任尊前拍手,高唱何妨。为报西风可否,将此意、吹倒吴江。试看取、梦回月榭,人倚吟窗。
悠扬。个中无赖,怕凤管声声,吹断人肠。把新诗叠奏,尽协宫商。响彻碧云天际,问谁个、正舞霓裳。料应是、惊鸿顾影,夜月如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凰台上忆吹箫·题吴中女史自度腔,书任心斋先生箫谱后》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是一首赠词,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时作者在建康府知府任上。

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吴中之景和女主人公的才艺。“吴中”指今江苏苏州一带。“女史”指有才学的女子。“自度腔”,指自己创作曲调。“任心斋先生箫谱”即任心斋先生的箫曲谱,“箫谱”是乐谱的意思。“凤台”指凤凰台,相传为春秋时伍子胥所筑。“凤凰台上忆吹箫”,以凤凰台起兴,点出吴中女子的身世。“凤台”“凤凰”,皆借指吴地;“忆吹箫”,则表明这位女史对故土有着深切的怀念。接着,词人用一个设问句:“知是谁家横笛奏?”既表现了女史的文采风流,也透露出词人的惊喜之情。下面两句,写女史的才华横溢,她不仅善弹琵琶、吹箫,而且能填词作曲。“清音”、“哀咽”,说明她的演奏技艺娴熟高超,“新声”、“旧恨”,表明她的音乐作品感情深沉而丰富。下片着重写女史的爱情生活。“别君容易见君难”,是说分别很容易,再次相见却非常困难。这两句话是化用了《诗经》中“我思古人,俾无訧兮!他人方醉未眠,独不能来!”的诗句。意思是说:我思念你,恨不得马上飞到你的身边,但相见却难如愿,因为别的人都在酣睡,唯有你还未入睡。“画船”二句写女史的生活情趣。“画船”,泛指船只。“西塞山前”点明地点,西塞山在今湖北嘉鱼县西南。据《世说新语》载,西施被吴王夫差进献给吴王时,吴王夫差派兵去江边守候。江上雾气弥漫,不见人影,只有一只船上的美人在望夫石畔浣纱,她见到远处的丈夫来了,就回船去,并投下五色香囊作为信物,使夫差误认为她已投江而死。后来越国灭吴,西施回到越国,被封为“王后”。这里指吴中的女史,也就是那位美丽的西施,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下文“西风斜日”有些矛盾,但实际上是指同一个人物,因为“西风斜日”就是暗示着吴中女史所在的吴地正是当年西施居住过的地方。“西风斜日”三字,不但烘托出吴中女史的生活环境,而且进一步渲染了她的处境艰难,突出了女史的不幸遭遇。结尾两句写女史的悲惨命运。“玉颜”二句,是对女史不幸遭遇的具体描绘。由于她美貌出众,又生活在战乱时期,所以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最后一句“空有云鬟绿鬓”,说明她的美貌虽然受到敌人垂涎三尺,但终究未能逃脱厄运。“空”字,既是对女史悲惨遭遇的感叹,又是对男儿功业不建的惋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