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泊石门登眺

一径入晴翠,孤亭支暮烟。
林深岚气合,峰转涧声圆。
野客携樽过,山童扫石眠。
欲寻谢公迹,绝壁有飞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泊石门登眺》是清代诗人端木百禄所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从诗的内容来看,“一径入晴翠,孤亭支暮烟”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一条小路蜿蜒进入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致之中,一座孤亭静静伫立于暮烟缭绕的景色之上。这两句不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赞美。

“林深岚气合,峰转涧声圆”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画面的内涵。这里的林深和岚气合,不仅是视觉上的景观,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山峰的转动与涧水的声响相融合,构成了一种和谐而动听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野客携樽过,山童扫石眠”则是对于人与自然互动的描述。诗人邀请友人一同来此,共赏美景,同时山童则用扫除石块的方式,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地方。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尊重和热爱,更体现了他对于人际交往的期待和热情。

从诗歌的结构来看,《舟泊石门登眺》遵循了古诗的平仄和押韵规律,使得整首诗歌朗朗上口,易于吟诵。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

《舟泊石门登眺》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更是一种情感与自然对话的艺术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自然之美,更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