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 秋夜望月,怀余佩青女士

闲拓碧纱窗,放入玲珑月。冰簟展银床,凉浸幽花骨。
灭烛露花滋,天外飞鸿没。千里共婵娟,苦恨音尘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生查子·秋夜望月》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创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秋天,时作者在上饶任上,与夫人余佩青同游带湖。这首词描绘了夫妻二人在清秋之夜的闲适生活,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以下是该作品的全文:

生查子·秋夜望月

辛弃疾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不恶。
空檐静缺月,一笛到天晓。
些儿闲事,些儿烦恼,些儿洒落。
没个单衾与体凉。
谁知有孤忠,难为家万里。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秋夜中独自欣赏月亮的心境与情感。词中的主人公独自一人,没有伴侣陪伴,只有自己的思绪和孤独。他享受着独自的时光,唱歌、饮酒、吹笛,直到天明。然而,这样的生活并非毫无烦恼,有些事情需要处理,有些烦恼也需要应对。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将这份孤独与忧虑抛在脑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些儿闲事,些儿烦恼,些儿洒落”三句,描述了主人公面对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时的态度。他认为,这些琐事和烦恼并不重要,不值得过分在意。他选择了洒脱地面对这些问题,不再让它们困扰自己。然而,他也深知自己身在远方,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心中难免有些孤单和思念。

“没个单衾与体凉”一句,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夜晚寒冷的担忧。在这个寂静的秋夜,他没有找到合适的被子来驱寒保暖。这让他感到有些不安和担忧。然而,他也明白,自己身在异乡,无法轻易回家寻求帮助。因此,他只能默默地忍受这个孤独的时刻。

“谁知有孤忠,难为家万里”两句,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仍然心系家乡和亲人。他为国家忠诚奉献,却难以为家庭分忧解难。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他倍感孤独和痛苦。然而,他也明白,自己肩负着国家的重任,无法轻易放弃。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他只能默默承受这份孤独和痛苦。

这首词通过描绘主人公独自欣赏月亮的情景,展现了他在孤独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过程。他以独特的方式面对生活的琐事和烦恼,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同时,他也深感身在异地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家乡和家人的深深思念。这首词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忠诚奉献的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