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刘鹭羽

西笑相逢忆古欢,《骊驹》催唱且盘桓。
入关师自因卢植,被褐交谁得井丹。
岁暮河梁人结发,天涯风雨日加餐。
黔山渐水东南望,容易相思识路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木国瑚的《留别刘鹭羽》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经典古诗词。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多方面内容:

  1. 诗歌原文
  • 西笑相逢忆古欢:描述了两位朋友在分别时的欢笑场景,以及回忆往昔共同的快乐时光。
  • 骊驹催唱且盘桓:用骊驹(古代的一种马车)来比喻离别,同时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愿意暂时停留,不忍离去。
  • 入关师自因卢植: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次出征,或是比喻某种转变和新的开始,暗示了未来的道路或变化。
  • 被褐交谁得井丹:这里的“被褐”可能意味着简朴,而“交谁得井丹”则可能是在询问谁能像李固一样有高尚的德行。
  1. 创作背景
  • 端木国瑚是清代浙江青田人,字鹤田,一字子彝,晚号太鹤山人。他在嘉庆年间举人,曾任职归安教谕十五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的官场生涯或个人经历有关,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和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语言优美:诗中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骊驹”、“盘桓”、“井丹”,使得整首诗的语言富有美感和表现力。
  • 情感真挚:诗人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传达了对友情、生活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1. 鉴赏价值
  • 文学鉴赏:《留别刘鹭羽》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享受和审美体验。
  •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人思想、情感和社会背景的重要资料。
  • 文化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脉络。
  1. 现代影响
  • 教育意义:《留别刘鹭羽》作为古代诗词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 社会影响:这首诗在现代社会仍有其影响力,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能从其中得到启发和共鸣。

端木国瑚的《留别刘鹭羽》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作品,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深刻思考的佳作。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通过深入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