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翠失空山,游梦兀然醒。
人语夜堂深,帘白镫犹炯。
寒暖戒衣装,共取芙蓉径。
绿树脱苍烟,远媚溪光静。
鸠啼雨后声,山认云边影。
村引碧阴高,壑度香风永。
雁峰落何处,四十九盘岭。
晓发芙蓉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发芙蓉村》是一首描绘农村清晨美丽景色的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芙蓉村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生活氛围,展现了田园诗般的意境。
诗中“飞翠失空山”一句生动地捕捉了清晨天空与山林间的翠绿色彩,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紧接着,“游梦兀然醒”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晨光中醒来,仿佛仍在梦中遨游的感觉。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还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感状态,增强了共鸣。
“人语夜堂深”一句,则通过夜晚到清晨的过渡,描绘了村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而“帘白镫犹炯”则进一步衬托出晨曦中的村庄,显得更加宁静和祥和。此外,“寒暖戒衣装,共取芙蓉径”,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简朴和纯朴,也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珍惜。同时,“绿树脱苍烟,远媚溪光静”则描绘了一幅山水相连、景色宜人的乡村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诗中的“雁峰落何处,四十九盘岭”一句,既增添了诗意的遐想,又展示了芙蓉村周边的自然景观。整首诗通过对芙蓉村自然美景的描绘,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也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理想。这种理想不仅仅是一种追求物质富足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
《晓发芙蓉村》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象征。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