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崇庆州牧赠中宪大夫常公殉节录后

留都钟杰士,蜀地表纯忠。
剑水声如咽,闾山望益崇。
荆荣双树紫,杏掇一枝红。
才合登薇省,名偏阻蕊宫。
选人来北阙,作令赴西充。
地辟民犹古,官清狱自空。
珍曾辞蒟酱,酒不醉郫筒。
圣庙榱题焕,书生既禀丰。
人方依众母,檄忽奉元戎。
叱驭驰驱急,从军意气雄。
唱筹能给饷,磨盾待书功。
逆竖俄中变,降蛮竟内讧。
起刀犹奕奕,致命岂匆匆。
舌与常山似,拳还卞令同。
裹尸虚马革,埋骨委蚕丛。
荫子天恩渥,升阶恤典隆。
碑留绵竹郡,祠傍浣花翁。
国史标名氏,良朋感始终。
遗诗传丽藻,实录纪英风。
毅魄千秋在,无须怅数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崇庆州牧加赠中宪大夫常公殉节录后》是清代蒋曰纶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忠勇事迹,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爱国精神。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 “留都钟杰士”:指历史上著名的忠诚卫士和英勇战士,在南京保卫战中表现出色。
  • “蜀地表纯忠”:表达对地方英雄的忠诚与纯洁品质的赞美。
  • “剑水声如咽”:形容战场上紧张激烈的氛围和悲壮的氛围。
  • “闾山望益崇”:强调山峦间回响着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尊崇。
  • “荆荣双树紫”:比喻英勇的行为如同盛开的花朵,为人们所景仰。
  • “杏掇一枝红”:象征英雄的短暂生命如同春天的花朵一样绚烂而短暂。
  1. 诗歌背景与意义
  • 创作背景:蒋曰纶生活在清朝末年,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内忧外患的困境。诗中所描述的忠勇之士可能是他心中的理想化形象,用以激励人们在国家危难之时保持忠诚与勇敢。
  • 历史影响:此诗通过对历史英烈的颂扬,传达了对民族英雄的崇高敬意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这种情感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价值与鉴赏
  • 艺术手法:蒋曰纶运用了丰富的比喻、象征等手法,如将战场比作“剑水声如咽”,将英雄行为比喻为“荆荣双树紫”。这些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生动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 思想内容: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文化价值观念,即英雄主义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它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

《崇庆州牧加赠中宪大夫常公殉节录后》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情怀,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