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都钟杰士,蜀地表纯忠。
剑水声如咽,闾山望益崇。
荆荣双树紫,杏掇一枝红。
才合登薇省,名偏阻蕊宫。
选人来北阙,作令赴西充。
地辟民犹古,官清狱自空。
珍曾辞蒟酱,酒不醉郫筒。
圣庙榱题焕,书生既禀丰。
人方依众母,檄忽奉元戎。
叱驭驰驱急,从军意气雄。
唱筹能给饷,磨盾待书功。
逆竖俄中变,降蛮竟内讧。
起刀犹奕奕,致命岂匆匆。
舌与常山似,拳还卞令同。
裹尸虚马革,埋骨委蚕丛。
荫子天恩渥,升阶恤典隆。
碑留绵竹郡,祠傍浣花翁。
国史标名氏,良朋感始终。
遗诗传丽藻,实录纪英风。
毅魄千秋在,无须怅数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为柳中宪公题墓志后》。下面是诗句、译文和赏析:
书崇庆州牧赠中宪大夫常公殉节录后
留都钟杰士,蜀地表纯忠。
剑水声如咽,闾山望益崇。
荆荣双树紫,杏掇一枝红。
才合登薇省,名偏阻蕊宫。
选人来北阙,作令赴西充。
地辟民犹古,官清狱自空。
珍尝辞蒟酱,酒不醉郫筒。
圣庙榱题焕,书生既禀丰。
人方依众母,檄忽奉元戎。
叱驭驰驱急,从军意气雄。
唱筹能给饷,磨盾待书功。
逆竖俄中变,降蛮竟内讧。
起刀犹奕奕,致命岂匆匆。
舌与常山似,拳还卞令同。
裹尸虚马革,埋骨委蚕丛。
荫子天恩渥,升阶恤典隆。
碑留绵竹郡,祠傍浣花翁。
国史标名氏,良朋感始终。
遗诗传丽藻,实录纪英风。
毅魄千秋在,无须怅数穷。
注释:
- “书崇庆州牧赠中宪大夫常公殉节录后” —— 这是一首为某位名为“常公”的人写的悼念文章。
- “留都 钟杰士,蜀地表纯忠” —— 指在四川地区出类拔萃的有才能的人物,他们忠诚于国家。
- “剑水声如咽,闾山望益崇” —— 描述剑阁(今属四川)附近的景色,声音低沉如同叹息。
- “荆荣双树紫,杏掇一枝红” —— 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 “才合登薇省,名偏阻蕊宫” —— 暗示这位常公可能原本应该进入朝廷(即“薇省”),但现在只能远居在其他地方(即“蕊宫”)。
- “选人来北阙,作令赴西充” —— 描述了一位官员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前往西充县。
- “地辟民犹古,官清狱自空” —— 形容地方治理得很好,人民生活安定。
- “珍尝辞蒟酱,酒不醉郫筒” —— 描述一个人物拒绝使用当地的特产(可能是用郫县出产的一种调味品)来宴请宾客,因为他更喜欢自己家乡的味道。
- “圣庙榱题焕,书生既禀丰” —— 指圣庙(可能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的装饰华丽,而书生(这里指作者本人)受到了很好的照顾。
- “人方依众母,檄忽奉元戎” —— 描述了某人依靠众多的母亲,但突然被征召去担任军队的指挥官。
- “叱驭驰驱急,从军意气雄” —— 描述了士兵们骑马疾驰,充满斗志的样子。
- “唱筹能给饷,磨盾待书功” —— 描述了士兵们通过计数筹来计算供给物资的数量,以及磨盾准备记录功绩。
- “逆竖俄中变,降蛮竟内讧” —— 描述了叛乱者突然发生变故(可能是被镇压),而降服的少数民族内部发生了争斗。
- “起刀犹奕奕,致命岂匆匆” —— 形容战斗中士兵的英勇,即使到了最后关头也毫不畏惧。
- “舌与常山似,拳还卞令同” —— 形容说话时像常山(赵云)一样勇猛,拳头也像卞庄子一样有力。
- “裹尸虚马革,埋骨委蚕丛” —— 描述了一种风俗,人们将死者的遗体用马皮裹起来,然后把尸体埋葬在蚕丛这个地方。
- “荫子天恩渥,升阶恤典隆” —— 描述了皇帝对某人的儿子给予厚爱,并在台阶上给予优厚的抚恤。
- “碑留绵竹郡,祠傍浣花翁” —— 指的是一座纪念碑留在绵竹郡(今四川绵竹市),旁边的祠堂是浣花村(位于成都)的。
- “国史标名氏,良朋感始终” —— 表示在国家的史书中有关于他的名字和事迹记载,良朋(好友)们都对他的一生感到感慨并记忆犹新。
- “遗诗传丽藻,实录纪英风” —— 形容他的诗歌作品流传了下来,并且记录了他英勇的行为和崇高的精神风貌。
- “毅魄千秋在,无须怅数穷” —— 表达了对于这位英雄人物不朽的灵魂的赞美和怀念,认为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