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黔阳县

不信天真漏,山城雨气衔。
滩雷摇绝壁,瀑雪洒高帆。
地杂黔风陋,溪藏楚邑岩。
龙标犹叹远,去去泪盈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过黔阳县》是一首清代诗人赵文哲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黔阳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赵文哲,字升之、损之,号璞庵、璞函,江苏上海人。他不仅在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是一位有深厚军旅背景的政治家。乾隆二十七年南巡召试赐举人,并在后来的军事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历无疑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2. 诗歌原文:《雨过黔阳县》的原文如下:
    不信天真漏,山城雨气衔。
    滩雷摇绝壁,瀑雪洒高帆。
    地杂黔风陋,溪藏楚邑岩。
    龙标犹叹远,去去泪盈衫。

  3. 诗歌赏析:《雨过黔阳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首句“不信天真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山城雨气衔”则形象地描绘了雨后山区的湿润与清新。接下来的诗句如“滩雷摇绝壁”“瀑雪洒高帆”,通过动态的自然描写展现了黔阳地区的山水特色。同时,诗人也巧妙地将地理特征与人的情感相联系,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最后一句“去去泪盈衫”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土难舍的哀愁情感。

  4. 写作背景:赵文哲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是在清乾隆年间,当时他的家族因从军有功而得到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荣誉。然而,战争结束后的动荡时期,赵文哲也经历了一些个人的挑战和困难。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文哲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深情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雨过黔阳县》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和文化的传承。它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家乡的眷恋和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在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中的心路历程。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人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学艺术,还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