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然入远烟,钟声飞渡大罗天。
电收沧海蛇归袖,经读空山虎侍筵。
采药峰头随玉女,扶云鹤背下丹仙。
诗成掷笔山魔走,又向洪崖笑拍肩。
游青城山天师洞次伍广文梅隐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青城山天师洞次伍广文梅隐韵》是南宋诗人王之道的代表作之一。该诗通过描绘青城山天师洞的自然风光、古迹遗迹,以及诗人游览时的心情变化,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寓高远的审美情趣。
王之道(1170-1244)字子正,号东园居士,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他是宋代著名诗人,尤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官场的失望和逃避。
在这首诗中,“游青城山天师洞次伍广文梅隐韵”指的是王之道与友人伍广文一同游览了青城山天师洞,并创作了此诗。青城山位于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道教名山之一,以其秀美的山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天师洞则是青城山的一个著名景点,有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宗教文化内涵。
王之道在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他写道:“山深不辨路,树密难逢人。”这描绘了他进入青城山后,被其深邃而静谧的自然景观所震撼的景象。接着,他转向对天师洞的描述:“石壁挂龙蛇,水声喧雷鼓”,形象地描绘了洞中的奇岩怪石和流水声如雷鼓般震耳欲聋的景象。最后,他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的喜爱,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我欲寻幽栖绝境,君能共赏白云堆。”表达了他希望与友人一起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忘却尘世的烦恼。
《游青城山天师洞次伍广文梅隐韵》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王之道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