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淮阴用东坡淮韵

混混河水黄,清清淮水碧。
二水会山阳,蒸作城霞赤。
城下远游子,暝烟趋水驿。
家山日以远,雁字云中隔。
朝来风力柔,未可发洪泽。
人生秉素志,所贵能自适。
有河恣长饮,满腹愿已毕。
不见贪者劳,那知静者佚。
王孙出裤下,名亦垂金石。
学道胡不为,功成徒见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次淮阴用东坡淮韵》是清代诗人赵青藜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赵青藜(1692年—1765年),字子高,号南屏山人,清朝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1. 诗歌原文
    混混河水黄,清清淮水碧。
    二水会山阳,蒸作城霞赤。
    城下远游子,暝烟趋水驿。
    家山日以远,雁字云中隔。
    朝来风力柔,未可发洪泽。
    人生秉素志,所贵能自适。
    有河恣长饮,满腹愿已毕。
    不见贪者劳,那知静者佚。

  2. 诗歌赏析

  • 赵青藜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舟次淮阴用东坡淮韵》通过描绘淮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 诗中“不见贪者劳,那知静者佚”一句,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表达了他对清廉、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1. 文化背景
  • 《舟次淮阴用东坡淮韵》的创作背景是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社会风气尚好,人们追求自然、质朴的生活方式,赵青藜的诗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 在这首诗中,赵青藜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还表达了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这种情感深深植根于他的心灵深处,成为他诗歌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1. 艺术特色
  • 赵青藜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他擅长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 在结构上,这首诗遵循了诗歌的基本格式,既有严谨的对仗,又有流畅的节奏,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魅力。

《舟次淮阴用东坡淮韵》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描绘淮河流域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画卷。它不仅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氛围,也展示了赵青藜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沉的思想情感。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