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碣石

绝顶无人到,天风浩浩间。
一杯小沧海,万点伏群山。
白云昏连塞,黄云晓出关。
蓬莱落西极,终古未能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碣石山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不仅是曹操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其政治抱负和壮志未酬的象征。下面将详细介绍此诗:

  1. 作者介绍
  •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及文学家。他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1. 诗歌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诗歌解析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句描绘了诗人站在碣石山上向东远眺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海洋的无限向往和宽广的胸怀。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波澜不兴,而山岛则高耸入云,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述了岛上繁茂的林木和丰富的植被,展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状态。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带来了凉意,海中涌动的巨浪显得格外震撼。这里的“秋风”不仅指自然界的变化,也可能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孤独。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似乎都从这片浩瀚的海洋中发出光芒,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空间。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然诗人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他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理想。
  1. 艺术特色
  • 意境宏大:这首诗以其宏大的意境和壮丽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对大海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力量和理想的颂歌。
  • 语言简练:尽管这首诗的篇幅不长,但它的语言却极其简练而富有力量。每一个词语都被精心选择,以最简洁的方式传达最丰富的情感和画面。
  • 情感丰富:诗人通过对大海、山川、草木、秋风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

《登碣石山观沧海》不仅是一首充满豪迈情怀的诗歌,也是曹操对人生哲学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