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无人到,天风浩浩间。
一杯小沧海,万点伏群山。
白云昏连塞,黄云晓出关。
蓬莱落西极,终古未能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内容,并分析其情感主旨,同时注意分析手法和艺术特色等相关知识。
“登碣石”:登上碣石山。碣石山位于今河北昌黎县西北渤海之滨,为燕山山脉最东端的最高峰。诗人在碣石山之巅远眺,但见“绝顶无人到”,只有浩浩的北风自天而来,吹拂着万木千林,显得气势磅礴,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写景,突出碣石山之高峻、空阔、雄伟。“天风”即自然之风,“浩浩间”写出了风势之大,也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感受。
“一杯小沧海,万点伏群山”:诗人举杯欲邀明月共饮,但只见一片汪洋大海,万点群山环绕其间。“一杯小沧海”是诗人夸张的想象,以“沧海”喻“大海”,将浩瀚无垠的大海比作一杯水,可见大海的壮阔;而“万点伏群山”则是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群山比作伏在地上的动物,形象地描绘出山峦起伏的雄壮之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白云昏连塞,黄云晓出关”:诗人站在碣石之巅远望,只见茫茫大漠之上,白云弥漫,与边塞相接,黄云升起,从山海关中涌出,仿佛要冲破云霄。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白云”与“塞”联系在一起,把“黄云”与“关”相映衬,既写出了塞外大漠的辽阔苍茫,又写出了山海关的险要雄伟。
“蓬莱落西极,终古未能还”:诗人眺望远方,只见蓬莱山巍峨耸立,它矗立于东海之中,俯瞰着神州大地,但无论多少个朝代更替,它始终屹立在那里,无法回归故土。这里用典,借指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三仙岛。蓬莱山作为仙境的象征,在这里被用来形容永恒的祖国。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坚定的爱国之心。
【答案】
译文:
登上碣石山,但见山顶空旷无人到达,天风浩荡吹来,吹拂着树木丛生、万木争荣的山岭。举杯想邀明月与友人一起饮酒,只见眼前汪洋大海无边无际,万点山峰犹如伏在地上的动物。只见茫茫大漠之上,白云弥漫,与边塞相接,黄云升起,从山海关中涌出。蓬莱三座仙山矗立于东海之中,俯瞰着神州大地,但无论多少个朝代更替,它始终屹立在那里,无法回归故土。注释:
碣石山位于今河北昌黎县西北渤海之滨,为燕山山脉最
东端的最高峰。(一)
绝顶无人到(二)
天风浩浩间(三)
一杯小沧海(四)
万点伏群山(五)
白云昏连塞(六)
黄云晓出关(七)
蓬莱落西极(八)
终古未能还(九)赏析:
《登碣石山》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登上碣石山,面对壮丽河山,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他遥想远古时代,黄帝曾率三军征服了炎帝,打败了蚩尤,统一了中国。那时,天下太平,国家富强,四海升平,万邦来朝。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封建王朝。汉高祖刘邦平定了天下,开创了汉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虽然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力的局面,但经过几十年的战争,最终由晋武帝司马炎完成了统一。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局面形成。唐王朝建立后,结束了战乱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再次统一。诗人感叹历史的变迁,感慨时光荏苒,岁月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