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兰畬,字香农,是清代河北滦州的诗人。
在介绍清代诗人蒋兰畬时,可以从他的个人生平、文学贡献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来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蒋兰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蒋兰畬,字香农,是清代河北滦州的诗人。
在介绍清代诗人蒋兰畬时,可以从他的个人生平、文学贡献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来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蒋兰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内容,并分析其情感主旨,同时注意分析手法和艺术特色等相关知识。 “登碣石”:登上碣石山。碣石山位于今河北昌黎县西北渤海之滨,为燕山山脉最东端的最高峰。诗人在碣石山之巅远眺,但见“绝顶无人到”,只有浩浩的北风自天而来,吹拂着万木千林,显得气势磅礴,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写景,突出碣石山之高峻、空阔、雄伟。“天风”即自然之风
【注释】 1. 感事:即“感事诗”。 2. 蛮人自昔化难和:自古以来,南方蛮人难以和谈。 3. 定乱三经马伏波:指西汉马援在平定交趾(越南北部)叛乱时曾用兵三策。 4. 地控八闽门户险:地处八闽,是控制南疆的要地。 5. 民分两岛版图多:百姓分散在两个岛上,版图繁多。 6. 汉家已议捐炎海:汉朝廷已经决定放弃对南海的争夺。 7. 越国何能王赵佗:越国怎么能称霸中原呢? 8. 孤负天南忠义士
通州道中 五里人家十里村,微茫烟树欲黄昏。 潇潇秋雨槐花路,独策疲驴上蓟门。 注释: 通州道中:通州是古代的一座驿站,位于今河北天津境内,这里指诗人经过通州时的情景。 五里人家十里村:五里路外是人家,十里村头也是村庄。 微茫烟树欲黄昏:天色渐晚,远处山峦和树木都变得朦胧,只有几缕炊烟在飘荡。 潇潇秋雨槐花路:秋雨淅沥,洒落在槐花铺成的小路上。 独策疲驴上蓟门:独自牵着疲乏不堪的毛驴
【注释】 感事:指代作者对当时军务的感慨。 指军无地强登山,铁炮烟销落日闲。指战乱中无处安身,只好强登高山;炮火连天,烟雾弥漫,太阳也显得那么闲适。 破碎:形容船只被破坏。 沈:沉没。 九天帝命劳元老,五月王师下百蛮。天上的神灵命令元老们劳苦奔波,到了五月,王师就下来了。 大将已提淮北旅,澎湖飞渡入台湾。大将在淮水以北地区建立了军队,然后乘船过海到台湾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抗倭战争中所作
蒋兰畬,字香农,是清代河北滦州的诗人。 在介绍清代诗人蒋兰畬时,可以从他的个人生平、文学贡献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来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蒋兰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熊一潇,字汉若,号蔚怀,是清朝著名的诗人。熊一潇的生平经历了从科举考试到政治生涯的转变。他于1638年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府南昌县东坛村,其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学背景。熊一潇的祖父熊维宽和父亲熊冯均为明朝的举人,这为他日后的学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熊一潇的科举之路同样充满传奇色彩。他在康熙三年(1664年)中进士,并在五年后成为浙江道监察御史,参与了多项重要的政治改革措施。他的诗歌才情也得以充分展现
蔡鸿书,《台湾文献》十卷三期,1959年9月,页100;《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嘉义通信」,1911年4月13日,第三版。 〗蔡鸿书诗作目前仅见四首,收录于《寿星集》、《台海诗珠》、《瀛洲诗集》及《嘉义县志》,以下据此编校。 生卒年:1864-?),字榴庭。
蒋兰畬,字香农,是清代河北滦州的诗人。 在介绍清代诗人蒋兰畬时,可以从他的个人生平、文学贡献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来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蒋兰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